
廢水來源:該廢水的來源極為廣泛,例如:金屬加工時堿洗、切削、研磨等工序所產生的廢水;石油加工時煉油、油罐、油桶的清洗等工序所產生的廢水;屠宰加工豬、牛、羊、雞時所產生的屠宰廢水;居民生活區每天所產生的餐廚廢水等所產生大量的含油廢水。
該類型廢水具有以下特點:
(1)懸浮物含量高(屠宰廢水所含有的皮毛;餐廚廢水所含有的菜葉等)
(2)COD含量高(金屬切削所產生的COD含量有時可達10萬~12萬mg/L左右)
(3)油脂成分含量高(以上廢水皆含有大量的油脂,特別是乳化狀態下的油脂成分)

根據該廢水的特點,并結合以往處理該類型廢水的經驗,決定采用兩種處理方法處理該廢水:即物化處理法+生化處理法。物化處理法主要由氣浮、中和、絮凝、沉淀等處理步驟組成;生化處理法主要由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等處理步驟組成。
處理方法:
(1)氣浮:主要分為渦凹氣浮和溶氣氣浮兩種,渦凹氣浮是通過渦凹氣浮機連接氣泵,并在池底布設管道,利用氣泵帶動渦凹氣浮機,會在池底形成大量的微小氣泡,將池內的懸浮物及油污粘附于氣泡上,并利用水的表面張力與浮力,將懸浮物浮上水體表面;溶氣氣浮是通過溶氣氣浮機將池外的空氣大量吸入池內,通過管道上的小孔在池內會形成大量的微小氣泡,將沉淀池未絮凝好的小顆粒絮粒、生物接觸氧化池脫落的小顆粒生物膜浮上水體表面以及殘留在水中乳化狀態下的油脂,粘附在氣泡上,將以上物質浮上水體表面。
(2)中和:主要分為集水池中和以及反應池加藥中和兩種,集水池中和是通過利用車間廢水酸堿度不一,在集水池進行收集,并達到廢水之間的酸堿度平衡;反應池加藥中和,通過加入ph調節劑,需將廢水調節為弱堿性與中性,讓其便于與絮凝劑發生化學反應。
(3)絮凝:可在一級反應池中加入絮凝劑,利用絮凝劑的正負電子膠團與廢水的負正電子膠團,通過氣攪拌的形式,打破廢水的穩定狀,進而產生小顆粒絮凝物;而后在二級反應池中加入助凝劑,利用助凝劑的助凝效果,將小顆粒絮凝物聚合成大顆粒絮凝物。
(4)沉淀:通過池底管道,將已經帶有大顆粒絮凝物的廢水抽入沉淀池,而后利用大顆粒絮凝物重于水的原理,大顆粒絮凝物會自然沉淀至水底,上清液由上方開孔處進入后續的處理環節,可去除廢水當中的不可溶解性污染物。
(5)水解酸化:水解酸化可分為兩個階段,水解階段將上清液當中的大顆粒有機物分解為小顆粒有機物,酸化階段將上清液當中的小顆粒有機物分解為氨氮以及二氧化碳,并為廢水進行充氧。
(6)生物接觸氧化:在池內裝置填料,并利用廢水浸沒填料時,會生成大量微生物,利用微生物降解掉廢水當中的溶解性污染物。

文章關鍵詞:含油廢水處理工藝、含油廢水處理工藝設計、石化含油廢水處理工藝設計、含油廢水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