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廢水主要來源于①生產原料包裝、儲存和運輸等過程產生的廢水,包括原料流失或經過雨水沖刷而形成的廢水;②生產產品過程產生的廢水,包括原料預處理產生的廢水、化學反應過程產生的廢水、以及冷卻系統產生的廢水等;③對產品進行冷卻、儲存和運輸等過程產生的廢水。其中生產產品過程產生的廢水量最大,成分最為復雜。該廢水具有①COD含量很大,廢水的COD含量高達每升數萬甚至數十萬毫克,廢水一但排入水體環境中就會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破壞水體生態環境;于高鹽度,廢水的含鹽量高,對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難以達到預期的凈化效果,加大了廢水處理難度;③毒性大,常含有氰、酚、DDT或芳香族胺氮雜環和多環芳烴化合物等,對生物和微生物產生致畸或致癌作用的物質;④對微生物有毒性,是典型的難生化降解廢水;⑤水質不穩定,水質成分復雜,酸堿度不同、含鹽量、重金屬含量差異較大,加大處理難度。

處理方法:針對該廢水特點,決定采用物化+生化兩種處理方法相結合的處理。
物化處理法以過濾法、中和法、絮凝沉淀法、吸附法為主。
過濾法:因化工廢水中的含有大量的漂浮物和大分子沉積物,在進行后續處理前要先將漂浮物去除,以避免堵塞其管道,該處主要設置格柵池、隔油池、沉砂池、沉淀池、石英砂過濾罐。
中和法:因化工廢水中的酸堿度不同,在進行后續處理前要先將廢水中酸堿中和至弱堿性或中性,以方便后續進行絮凝,該處主要設置集水池、中和反應池。
絮凝沉淀法:因化工廢水當中含有大量的懸浮物,利用加入有助于絮凝的藥劑,攪拌,進而形成大量的大顆粒懸浮物,在逆流沉淀池中進行絮凝、凝聚、沉淀。
吸附法:利用大孔徑的活性吸附能力較強的物質將處理后的水當中還有可能含有少量的微小懸浮物去除。
生化處理法以生物接觸氧化法為主。
生物接觸氧化法:池體內設置填料,上清液浸沒填料時會生成大量微生物,而后利用微生物將上清液當中的溶解性污染物。



文章關鍵詞:化工廢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