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興污水處理設備批發-紡織印染廢水處理設備 
一、各類紡織印染廢水的特征
(1) 棉紡織印染廢水
棉紡織物印染廢水(包括前處理工序、染色或印花及后整理工序)均為有機性廢水,主要成分為人工合成有機物及部分天然有機物,并含有一定量難生物降解物質。
(2) 毛紡織印染廢水
毛紡織產品染色過程中主要使用酸性染料,染料上染率較高,染色廢水的色度相對較低。毛紡織產品染色廢水可生物降解性較好,很適宜采用生物化學進行處理。
(3) 絲紡織印染廢水
真絲綢印染廢水為中性有機性廢水,可生物降解性好,廢水中有機物含量相對低些。
(4) 麻紡織印染廢水
麻紡纖維為纖維素纖維,其加工過程中產生脫膠廢水和印染廢水。麻紡產品生產過程中脫膠廢水為高濃度的有機性廢水,較易生物降解。麻紡織產品加工過程中排放的印染廢水與棉紡織印染廢水相近,只是色度略低。
總之,各類印染廢水總體上屬于有機性廢水,其中所含的顏色及污染物主要有天然有機物質(天然纖維所含的蠟質、膠質、半纖維素、油脂等)及人工合成有機物質(染料、助劑、漿料等);由于不同纖維原料的織物在染色和印花過程中,染色溶液和印花溶液為電解質溶液,為更好地印染到不同的織物上,需要在不同pH值條件下進行,因此在印花和染色過程中排放廢水的pH值各不相同。不同纖維織物在印花和染色過程中使用的染料不同及其上染率不同,排放廢水的顏色也不相同。
二、紡織印染廢水的處理
紡織廢水處理的常規工藝一般分為生化+物化和物化+生化兩大類處理工藝。但由于缺少水解酸化單元,實際運行中存在好氧生化單元反應不夠徹底,導致后續物化處理費用偏高的問題。在傳統的好氧生物處理裝置前增加水解酸化處理的“水解+好氧” 串連工藝,可以使印染廢水中難以降解的有機物進行水解,生成為較易生物降解的物質,改善廢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從而提高傳統流程的COD去除率。目前國內許多新建的印染廢水處理裝置(包括生活污水和印染廢水集中處理)均采用由這一工藝開發的“水解一好氧” 生物處理工藝已取得了明顯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紡織印染工藝的四個工序都有廢水排放,硫酸亞鐵預處理階段(包括燒毛、退漿、煮煉、漂白、絲光等工序)排出的退漿廢水、煮煉廢水、漂白廢水、絲光廢水;染色工序排出的染色廢水;印花工序排出的印花廢水、皂液廢水;整理工序排出的整理廢水。印染廢水是上述各類廢水的混合廢水,或者除漂白廢水以外的綜合廢水。
厭氧水解
染料是一種難降解的合成有機物,其分子結構中主要含有難以生物降解的吸引電子基團——偶氮基等。如果能夠脫除分子結構上的吸引電子取代基,使電子雙鏈等斷開,則后續的生物降解會很容易,且染料分子也失去了發色基團。水解酸化降解染料有機物和脫色的機理在于,利用水解酸化微生物的酶促作用打斷偶氮基的電子雙鏈。這種生物降解過程需要多種酶的共同參與。水解過程中,水解污泥中生長的假單胞菌屬、氣單胞菌屬、紅螺菌屬的細菌具有較好的脫色能力。混合菌群的脫色能力高于各單株菌,混合菌群依靠協同作用,使染料的降解更完全、脫色更徹底。 采用水解酸化處理,可以緩沖、降低原污水的pH值,增加污水中可溶性COD的比重,從而提高后續好氧處理的COD去除率,同時還可以緩沖、調節可能發生的沖擊負荷影響,預防和克服后續活性污泥法處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污泥膨脹或絲狀菌過量生長,增強處理系統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
混凝氣浮
紡織廢水可生化性較差,僅僅依靠生化處理一般難以達到排放要求。為確保最終出水穩定達標排放,同時為了防止生化系統意外情況的發生,在生化系統之后增加一段物化工藝。通過投加混凝劑或脫色劑,去除廢水中殘留的色度,另外還可將膠體物質轉化為懸浮物,并連同廢水中殘余的較小和較輕的懸浮物一道從水中分離除去?此外還可去除部分菌體的代謝產物,保證處理效果。加藥混凝之后的分離有沉淀和氣浮兩種,其中加壓溶氣氣浮法對染色廢水的處理有較好的脫色效果。此外,因氣浮分離能力約為沉淀分離能力的4-5倍,可大大減小分離區的面積,節省大量投資,且分離效果穩定,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故選擇加壓溶氣氣浮法做為物化處理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