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海環保水處理設備-編織袋廢水處理設備-廢舊塑料清洗廢水處理設備
一、概述
廢水產生情況分析:廢水來源生產車間,主要是清洗廢舊塑料的廢
綜合污水的特點:根據提供的資料,生產過程中各工藝口排放的廢水量總計300m3/d,過程中廢水往往集中在短時間內排放,水量波動較大。
根據用戶排水水質指標要求及污水水質情況,寧波宏旺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設計并提供一套工藝污水處理系統設備,可充分滿足貴單位對高標準的污水處理的要求。
a工程類別:污水處理達標排放系統的銷售、安裝、售后服務
b工程地點:需方安裝現場【或合同約定安裝現場】
c基本要求:a1系統處理水量:污水處理系統設計總處理水量為5m3。 b1產水水質:達到回用標準
二、設計依據和設計范圍
2.1設計依據
(1)《室外排水設計范》 GB50013-2006
(2)《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5-2003
(3)《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8918-2002
(4) 《室外排水設計范》 GB50014-2006
(5) 《建筑結構荷載設計規范》 GB50009-2001
(6)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010-2002
(7) 《建筑抗震設范》 GB50010-2001
(8)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02
(9) 《砌體結構設計規范》 GB50003-2001
(10)《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 GB50187-93
(11)《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 GB50053-94
(12)《低壓配電裝置及線路設計規范》 GB50054-95
(13)《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 GB50062-92
(14)《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 GB50055-93
(15)《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 GB50052-95
(16)《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 GB50055-93
(17)《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92
(18)《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JGJ/T16-92
(19)《自動化儀表安裝工程質量評定標準》 GBJ131-90
(20)甲方提供的有關資料。
2.2設計范圍
本工程設計范圍為污水處理站內的工藝、設備、土建、電控及管線等工程內容。
(1)從污水處理格柵開始到處理站的排放口為止,不包括污水收集和污水處理后的排放管線;
(2)污水處理工程的工藝流程圖,工藝設備選型,工藝設備的結構布置,電器控制說明等工作;
(3)污水處理工程的鋼砼結構(不包括特殊基礎處理,工程承壓力要求120kpa以上),設備的施工、安裝、調試等工作;
(4)工程內容不包括站區道路、綠化、圍墻及室內外照明;
(5)污水處理站內用水,由業主將水源引至站內相關設備;
3設計原則
(1)嚴格保證污水處理的效果,達到設計出水水質要求;
(2)執行國家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符合國家有關法規、規范及標準;
(3)選擇的處理工藝力求技術先進可靠、經濟合理、高效節能,在確保污水處理效果前提下,最大限度減少工程投資和日常運行費用;
(4)選擇的處理工藝應具有操作方便、壽命長、易于維護的特點,具有成功的運行實例;
(5)盡量采取措施減小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合理控制噪聲、氣味,妥善處理與處置固體廢棄物,避免二次污染;
(6)在工藝合理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工程造價。
三、工藝選擇
1.高效溶氣氣浮系統
氣浮系統集進水、絮凝、分離、集水、出水于一體,與傳統氣浮設備類似,設有一個穩流室、溶氣釋放室,使處理性能更穩定,效果更優越,對于傳統設備改造尤為適宜。
穩定室:通過折板反應的原水,流速很高,若直接與溶氣水接觸,會消散微小氣泡,影響氣泡沾附絮塊效果,從而降低氣浮處理效率,若增加了穩流室,使湍流的原水動能消耗,勻速進入溶氣水釋放室,從而有力保證了去除效果。
溶氣釋放室:溶氣釋放室與分離室于一個槽體。中間隔開,溶氣水與絮凝完畢的原水在此粘附,緩慢上升,進入氣浮分離室,保證了絮凝塊與微小氣泡的接觸空間與時間,使溶氣水的釋放率達80-100%
2.溶氣系統
對于氣浮機設備來說,溶氣系統好比是氣浮設備的“心臟”,也是氣浮設備的最主要的部件,在這個階段,氣與水在泵的進口處一起吸入,經葉輪剪切加壓在溶氣罐中混合成溶氣水,氣液兩相充分混合并達到飽和,整套溶氣系統最大的含氣量達10%,且氣體的溶解度為100%,使氣體彌散時的微氣泡分布均勻,平均氣泡直徑小于30um。該溶氣系統是對傳統氣浮改進和技術創新,提高了氣浮分離效率,大大降低設備生產和運行費用。
3.刮渣機的運行方式及速度直接影響到氣浮出水的水質和污泥含固率。該系統采用回轉式刮渣機,可將浮渣連續均勻地刮入浮渣槽,減少了浮渣相互碰撞的現象;另外,高度可調的刮板能更好的適應各種運行條件,降低污泥含水率。
4.二級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區內設有斜管的沉淀池。組裝形式有斜管和支管兩種。在平流式或豎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區內利用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時可利用蜂窩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淺層沉淀層,被處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淺層中相互運動并分離。根據其相互運動方向分為逆(異)向流、同向流和側向流三種不同分離方式。每兩塊平行斜板間(或平行管內)相當于一個很淺的沉淀池。
優點:
①利用了層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處理能力;
②縮短了顆粒沉降距離,從而縮短了沉淀時間;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積,從而提高了處理效率。
這種類型沉淀池的過流率可達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處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種新型高效沉淀設備。并已定型用于生產實踐。優點:去除率高,停留時間短,占地面積小。淺池理論原理.
設斜管沉淀池池長為L,池中水平流速為V,顆粒沉速為u0,在理想狀態下,L/H=V/ u0??梢奓與V值不變時,池身越淺,可被去除的懸浮物顆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將H分成3層,每層層深為H/3,在u0與v不變的條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將u0的顆粒去除。也即總容積可減少到原來的1/3。如果池長不變,由于池深為H/3,則水平流速可正加的3v,仍能將沉速為u0的顆粒除去,也即處理能力提高3倍。同時將沉淀池分成n層就可以把處理能力提高n倍。這就是20世紀初,哈真(Hazen)提出的淺池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