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廢水,主要來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機關、學校、醫院、商店、公共場所及工業企業衛生間等。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機物(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 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蟲卵和腸道傳染病毒等)。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極不穩定,容易腐化而產生惡臭。細菌和病原體以生活污水中有機物為營養而大量繁殖,可導致傳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須進行處理。










生活廢水經管網收集后進入污水處理系統,首先經格柵截留纖維與大塊漂浮物后,出水自流入調節池,均衡水質水量,出水經泵提升至混凝反應池,投加PAC反應絮凝,使廢水的膠體相體系脫穩,再投加PAM使廢水更好的絮凝成絮花,再進入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進行固液分離;出水自溢流入厭氧池,厭氧池內廢水在厭氧菌作用下,大分子有機物被分解成為小分子有機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減小后續好氧處理運行負荷;出水自流入接觸氧化池,好氧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為底物進行好氧代謝,使有機物以低能位的無機物穩定下來,達到無害化的過程,出水自流進入溶氣氣浮池,從而使絮粒強制性上浮,泥水分離;出水進入砂濾器,進一步攔截殘留懸浮物,再由排放槽達標排放(或回用)。沉淀池污泥定時抽入污泥收集池,再由污泥泵打入板框壓濾機,脫水污泥堆放外運。



